节目简介
《孝经》相传为孔子高足曾子所纂辑。《孝经》认为“孝”为诸德之本,“人之行,莫大于孝”。《孝经》的智慧深层地典藏在历史中,具有现代思维的人们可以从中生长出、碰撞出、演绎出新的智慧来。李毅多老师主讲的《孝经》,结合现代生活中人们的普遍困惑进行阐发,通俗易懂,发人深醒。
第44集
事亲者 居上不骄 为下不乱 在丑不争
核心经句:事亲者,居上不骄,为下不乱,在丑不争,居上而骄,则亡。为下而乱,则刑。在丑而争,则兵。三者不除,虽日用三牲之养,犹为不孝也。--《孝经·纪孝行章第十》
内容讲解:一个真正有孝心、侍奉父母的人,在上位不骄慢自大,作为部下和臣民不叛乱,在同行业、同一个发展平台上不会为了名利和别人争斗。
我们观察一个人身在高位能否持续成功,就是看他有没有骄慢之心。当骄慢之心生起的时候,他的成功也就走到了顶点,“满招损,谦受益”,如果能继续保持谦卑好学、尊敬他人的心态,前程必然不可限量。“居上而骄”的话,因为骄慢一定会得罪很多人,对上得罪领导,对下伤害部下,平级的很多朋友可能远离他而去。此时他得到的帮助越来越少,祸患就快要来临了,上级可能会惩罚他,部下可能会背叛他,朋友远离他,所以说“居上而骄,则亡”,人到了顶端的表现就是傲慢。
“在丑而争,则兵”,这里的“争”指争斗。孔老夫子讲“少之时,血气未定,戒之在色;及其壮也,血气方刚,戒之在斗”,人到中年见多识广,天不怕地不怕,没有了敬畏之心,往往不服输,只想成就自己的事业,不想服从别人、帮助别人。从某种意义上讲,这也是自私自利的表现。此时,小到为了钱财名利与别人发生争斗,大到为了自己企业、团队的功名成就发生诉讼争端。中年人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、社会地位和能力的时候,特别不愿意服输,“争”不仅仅体现在爱打官司,还包括总想成就自己的名声、事业。总而言之,都跑不出一个“我”,自私自利、互相争斗。争斗之心大到国家,可能会演变成一场战争;小到家庭,夫妻纷争不能互相容忍;企业间的恶性竞争、抢夺市场直至将对手置之死地,哪怕大量的员工失去工作都在所不惜,这种争斗的结果往往是两败俱伤。
*来源:中华文化大讲堂,如侵删
编辑:九零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